2015年8月19日

明報採訪腦友坊總幹事周廣怡先生,細述創立腦友坊十年辛酸史

讓白紙填滿色彩 IT界周sir 助弱勢整「腦」
【明報專訊】常言三十而立。周廣怡,IT人,三十歲前愛唱K,愛買漂亮型格衣服。三十歲後不再唱K,不再愛買靚衫,身上型仔T恤大多是貨辦,但依然是IT人,身分卻提升為民間奇難雜症的另類IT人。生命的改變,令他和朋友一起創立了獨特的NGO腦友坊,主要為貧苦大眾提供電腦和手機維修服務,因為他認為世界快要走到盡頭,他要緊急為地球和人類做事。
雖然周廣怡最崇拜的人是Bill Gates——微軟創辦人,但他卻早已告別了大集團IT人的潮流與hip style生活,現在的他,面對逾千的腦友坊會員,一樣的熱鬧,生活卻簡樸安靜,清澈如水,而且,有時還需要父親接濟生活。
這個故事,他把自己分成「我的前半生」和「我的後半生」,雖然他現在才只是新中年的45歲。
年輕愛買波鞋換手機唱K
故事開始時,他是一間大集團的IT人,在我城喧鬧地生活,每天游走大都市唱K消費。「放工就去卡拉OK,成班同事食飯行街。那時的我如一張白紙,渾渾噩噩!完全不知道人生的道路需要花很多心思去創造。」記者問那時的他,是否也愛買波鞋換手機?他笑說﹕「當然啦,單身寡仔,就是亂花錢,我喜歡著得很型仔……」
眼前的周廣怡衣服打扮很樸素,高瘦的身材,一件靛藍的Tee,坐下來第一句就有趣的說﹕「很多年,我沒來過這樣的地方了!」記者約他到尖沙嘴一家坐在路邊小巷的咖啡座,周末的尖沙嘴很熱鬧,時尚的年輕人夾雜着自由行青年男女,人人在喝咖啡,他卻在喝橙汁。「怎麼不是鮮榨,而是果汁先生?」他左顧右盼說。純真如小孩的一句,令記者噗通笑了出來,尤其眼前這位是見識廣闊經歷幾許風雨的人。
創腦友坊變身萬能博士
2004年,周廣怡和數位傷殘人士,加上梁炳強(「路向四肢」義工團的創立人,該會是「路向四肢傷殘人士協會」的前身)的協助,一起創立腦友坊。不過,主力經營就是總幹事周廣怡,也由那時開始,大家叫他周sir,彷彿周廣怡和Patrick(周廣怡的英文名)隱沒了似的,開始一種新生活。周sir猶如萬能博士,手機及電腦的奇難雜症要找他,他也是中心所有電腦及手機課程的教授,兼腦友坊環保健康課程的搞手。
「我們初成立時,目的是為那些癱瘓及傷殘人士,以及貧苦大眾維修電腦,提供廉價的上門維修。後來發覺香港社會變了,我們也轉而維修平板電腦和手機!愈來愈少人用電腦了。」
「我們初成立時,目的是為那些癱瘓及傷殘人士,以及貧苦大眾維修電腦,提供廉價的上門維修。後來發覺香港社會變了,我們也轉而維修平板電腦和手機!愈來愈少人用電腦了。」
那還修不修理電腦呢?「修!但我們的服務對象已很少用電腦,人人改用平板,也多用手機App,現在大家連電郵都少寫了。但我們的服務宗旨仍是電腦捐贈、上門維修電腦、智能手機維修、免費智能手機操作班。」新的服務是環保健康講座,因為周廣怡感到地球已經太糟糕了!
修「腦」循環再用救地球
維修電腦,循環再用,也是環保方法之一。人類過度消耗地球資源,周sir認為地球處境已很緊急,快要走到盡頭。「我們能做多少便做多少,其實長期使用手機和電腦也有很多壞處……
「現在的小朋友每天都接受大量資訊,除了傷害眼睛和腦健康,網上色情氾濫、賭博成風,也沒有私穩權保障,小朋友從小已被(不健康的)影像影響,純真思想被污染……世界上每一樣東西都有利有弊,有黑有白。」咖啡座內,人人玩手機,周sir在說手機的傷害!說着,他接聽多個腦友坊的來電;說着,十多年前創立腦友坊當時的他,也逐漸浮現出來——他那無憂和物質豐盛的單身寡仔歲月。
被裁失業 改變渾噩生活
那時候,公司突然發生一件事,改變了他一生——裁了整整一個組別的員工,周廣怡是其中一人。但裁了對他也沒什麼,帶點積蓄,就往外跑去看看世界!然而,問題來了,沒有工作,才看到自己生活空白一片。應該去做什麼?他自問。於是,就當義工去。
周廣怡當義工的目的似乎跟電影《深夜食堂》的一個義工相像。劇中的秘書小姐跑去福島縣當義工,在一個天亮時分跑到食堂訴說當義工的目的,一開始就是利用當義工來治療失戀,透過災民的熱情和人情味,反過來溫潤自已。
他也說得坦白﹕「我當義工,就是想識女仔!」
不過,女生沒識到,男人卻認識一個。「我認識了我的人生啟蒙老師梁炳強先生,跟隨他的義工隊幫助癱瘓及傷殘人士。」他還時常掏腰包,補貼一些電腦支出,才能達到他的要求,卻沒料到日子反過來過得愈來愈充實,過往日子熱鬧卻空虛,如今簡樸卻很充實。「我前半生可以說不知所謂,不知生命的意義在哪裏,糊里糊塗的過了一天又一天。」
不過,女生沒識到,男人卻認識一個。「我認識了我的人生啟蒙老師梁炳強先生,跟隨他的義工隊幫助癱瘓及傷殘人士。」他還時常掏腰包,補貼一些電腦支出,才能達到他的要求,卻沒料到日子反過來過得愈來愈充實,過往日子熱鬧卻空虛,如今簡樸卻很充實。「我前半生可以說不知所謂,不知生命的意義在哪裏,糊里糊塗的過了一天又一天。」
學習放鬆 走出困局
靠着積蓄,周sir當了兩年IT義工,才發現香港竟沒有專門提供電腦維修及捐贈的NGO,於是他和梁炳強及數位殘疾人士,大膽嘗試,開創了腦友坊,大家心裏明白要走的路很困難。「雖然過程很幸苦,付出佷多淚水、汗水和金錢,但我慶辛我獲得改變,找到人生方向。」
周廣怡曾因腦友坊的個案太多,每個要求的服務又很不同,但NGO人手不足,經費貧乏,他為此焦慮不安,也承受不了服務對象一個又一個去世,說着他眼泛淚光。「很多坐輪椅及癱瘓的人,他們都很短命,不少我們服務的人都走了。最難忘是一對二十歲的兄弟,二人都有肌肉萎縮症,我上門維修電腦,一次又一次,他們都很感恩,後來二人入了醫院,我去探病,猶如朋友,最後他倆都走了。」很唏噓,但也要面對。他嘗過失眠,人家說什麼安眠藥好,他都試過,最後仍是學習放鬆,才能走出困局。
一個愛唱K的人,學習管理一個沉重的NGO,一個工作人事簡單的IT人,學習面對複雜的個案,以及經常捉襟見肘的一盤數,11年來,試過多次經費只餘下數萬元,他以為就此完蛋了,但每趟在最艱難的時刻,總有人伸出援手。「叫我喜出望外,好像有兩次,慈雲法師的機構又捐了錢給我們,雖然我是基督徒,但我很佩服這位法師,我們把維修好的電腦,送給他們帶去雲南捐給山區學校。去年我們窮得很時,警察足球隊足球比賽又為我們籌到一筆錢。」
萬四元收入活得精彩
故事去到他的後半生,他不僅是腦友坊的總幹事,也是一個成家立業的男人,擔起一頭家一家四口,家庭主婦的太太和一對三歲的孖仔。記者問他還有沒有掏腰包幫助服務對象買電腦零件?「沒有了,都沒有積蓄了!」他爽快的答﹕「有時還要父親接濟,幫手兩個幼兒的幼稚園學費,他在加拿大,未退休,任髮型師。」腦友坊現在有四名全職職員,總幹事月入一萬四千元。
周末午後,周sir還要回到旺角新填地街的腦友坊寫字樓,喝過這杯橙汁後,悠閒也結束,又要維修手機和平板了。腦友坊最近的口號是﹕「一人一平板,生活不呆板。」
一家四口萬四港元,在香港這貴價城市很難過活,他們一家選擇住在深圳羅湖區,每天跨境上班,縱然是跨境生活,但周sir卻堅定的說﹕「我現只有一個信念,在餘下的生命創造另一個我,用我的電腦知識和愛心,幫助弱勢社群。將來仔女問我,爸爸你一生做過什麼呀?我會這樣答﹕「雖然爸爸前半生是一張白紙,完全沒有半點色彩和可留戀的東西;但因為腦友坊,爸爸的下半生由平凡的白紙,變成美麗的圖畫,讓你們記得爸爸所做的一切,樹立好榜樣,將來你們亦都懂得幫助別人。」語重心長,彷彿任何時候世界終結時,都安然而去。